问一个典故(故事)的名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24:37
故事情节:古代,在一家不太富裕的家庭里,住着三口人。有一对夫妇要出门,孩子哭着闹着也要随同,为此母亲骗他说你听话,回来后给你杀猪吃猪肉,孩子答应了。回来后,孩子说及此事,丈夫要杀猪,妻子不让,说那是骗孩子玩的,不要当真,丈夫说既然说了,就一定要做……,最终他们杀了一头猪吃了。

曾子杀彘(曾子烹彘)
  出处
  选自《礼记》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②。”妻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阅读提示】
  本文以事喻理,说明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开玩笑。
  ⑥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⑦待:依赖。
  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
  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⑾烹(pēng):煮。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孩子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儿子,等于教儿子欺骗别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最终曾子杀了猪煮肉(给孩子吃)。

故事名:曾子杀猪
出处:《韩非子》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子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