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协同进攻难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8:18:51
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 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敌人没有防备,两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方将失败。这是两位将军都知道的。 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而只有通过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将军 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即:将军A虽然派遣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 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是否收到他的信息。事实上,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入了迷茫:将军B怎么知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 话,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的。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

如果你是这两个将军中的一个,你有什么办法?

关于这道题,它是由格莱斯(J.Gray)于1978年提出的。但有学者证明,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

就在这里我有了疑问,假如情报员来回跑10次,难道或是否也不能形成“于黎明一起进攻”的公共知识吗?这两个将军的顾虑的前后究竟是如何贯穿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否达成共同进攻的共识,如果不能,又应如何证明,谢谢。

这其实是一个博弈问题,你应该知道关于两个分别隔离的囚徒的那个博弈论经典案例吧,那是建立于信息封闭的前提下的案例。而这个案例也和那个有相同的利益因果,唯一不同的在于有“情报员”这个信息媒介。

  而“情报员”的所传到的信息非即时性,无论“情报员”走多少次,他到达A时所传到的关于B的信息是离开B时B的信息。
  对于A来说在“情报员”离开B于到达A这段过程中B的信息变化是未知的(即A只是得知“情报员”离开时B的决定,而不知道B现时或实时的判断),根据博弈论的利益至上原则,A(即情报员所在方)会按兵不动;而B在情报员离开后因为不确定信息能否到达A(即不知道A的决定),同上会选择按兵不动。

  讲了这么多可能对于楼主你理解没什么帮助,或者我这样说吧:
  首先,博弈论不考虑默契、承诺等主观因素,只从客观利益出发,你必须由这点去考虑两个将军的行为。
  其次,要明确这是一个信息传递延时模型下的个案,“情报员”就是信息,而同一时间能得到信息的只有一方。
  接着,我们来分析作为信息发送方,由于不确定信息能否到达而不能确定对方采取何种行动,所以从利益角度会选择按兵不动。而作为信息接收方,同样顾虑到发送方因为无法确定信息已经到达而可能会改变行动,所以从利益角度会选择按兵不动。
  最后,我们来看无论情报员走多少次,都无法改变一方是发送方,一方是接收方这种困局。所以两方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而是随着情报员的走动,不断互换角色,而两种忧虑则在双方间无限交替循环。

  最后附上一份利益得分图(当然,只是概念而已,不是绝对得分啦)

  A B
  A进攻,B不进攻 -1 0
  A不进攻,B进攻 0 -1
  A,B都进攻 -0.3 -0.3(不要跟我说共同进攻就没牺牲)
  A,B都不进攻 -0.8 -0.8

  这个说明了信息互通的重要性了,如果只是单向传递信息则会和信息隔绝一样因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