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歧化反应和双水解反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1:44:44
我这个部分学的不太好,有关基础的就行,谢谢 各位了

在反应中,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例如Cl2+H2O=HClO+HCl
此反应中Cl2原本是0价
反应后一个升为+1价,一个降为-1价
歧化反应是[1]化学反应的一种,反应中某个元素的化合价既有上升又有下降。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Cl2 + 2OH− = Cl− + ClO− + H2O
氯气中氯的化合价为0。氯化钠中氯的化合价下降到-1;而次氯酸钠中氯的化合价则上升到+1。所以,该反应是歧化反应。
双水解
当弱酸的酸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时,弱酸的酸根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而使两种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互相促进水解,而水解完全。

例如:泡沫灭火器中的主要化学物质是碳酸氢钠与硫酸铝,互相促进水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铝沉淀,从而产生大量的泡沫。

3(HCO3-)+(Al3+)+3H2O = 3CO2 +Al(OH)3 (反应可逆)
弱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互相促进水解,水解程度增大。有些互促水解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有些互促水解反应能完全进行(俗称“双水解反应”)。那么,哪些弱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互相促进水解反应能完全进行呢?由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往往仅列出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一些例子让学生记住,学生较难掌握且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本文浅谈互促水解反应完全进行的条件及其推论,揭示其本质,以便该知识能较易被掌握和应用。

一.“双水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首先我们来分析Al3+与HCO3–在水溶液中为什么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Mg2+与CO32–或HCO3–却不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互相促进水解其水解程度增大,由于Al(OH)3溶解度非常小且H2CO3又不稳定易分解即生成的水解产物能脱离反应体系,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水解反应继续向右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