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食货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2:56:34
大历(唐代宗年号)七年,销千钱为铜六斤,铸器则斤得钱六百,故销铸者多, 而钱益耗。……大历十年,诏天下铸铜器,每器一斤,其直(值)不得过百六十,销钱者以盗铸论。然而民间钱益少,缯帛价轻,州县禁钱不出境,商贾皆绝。……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凭据)乃取之,号“
翻成普通话

唐代宗大历七年的时候,销熔一千钱得到六斤铜,将这些铜铸成铜器,那么平均每斤铜得六百钱,所以毁钱铸器的越来越多,而(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则越来越少。。。。。。大历十年,下诏天下,铸造铜器,每件器物平均一斤铜的价值不得超过一百六十钱,毁钱铸器者按盗铸罪(私自买铜铸造铜钱币的刑事犯罪)论处。然而民间的铜钱仍然不断减少,缯帛的价钱很低,各个州县严禁铜钱出境流通(只限在本地流通),商贾由于无利可得纷纷罢业。。。。当时商贾到京师,把钱交给各个道的大使、进奏院(唐朝各个藩镇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各个军大使、其他种类的大使和京城富家,轻装去四方贸易,拿收据向那个机构取钱,号称飞钱。

历史上,由于我国不是金银的主要产国,金银流通量远远无法匹配于生产总值,故不得不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这在宋以前一直如此(宋至明主要用交子之类的纸币,明末由于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量开采银矿,并通过菲律宾流入我国,我国才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以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直至清末民国初年一直如此。所以很多古装剧动不动就几十两银子,这在古代根本不可能)。而铜本身的货币价值并不高,加之它的商品属性远远大于其货币价值,所以中国古代的铜价很不稳定,尤其战乱之后,铜大量消耗,必然导致毁钱铸器这一现象。

请问你打算问什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