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鞘瘤患者术后护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0:27:50
要详细点 急需!!!!!!!!
除中药护理外 还有哪些辅助护理

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鞘,占颅内肿瘤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绝大多数发生于前庭神经,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听神经鞘瘤可以引起小脑桥脑角症候群,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耳聋及邻近颅神经刺激或麻痹症状,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损伤导致延脑,桥脑的部分软化,是听神经鞘瘤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2005年6月~2007年11月,我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14例,由于手术得当,加上术后严密的监测、观察、细致的护理,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听神经鞘瘤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6-3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15个月。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明确,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肿瘤位于右侧10例,左侧4例,肿瘤体积(1.7cm×1.4cm×0.9cm)~(4.5cm×1.3cm×1.1cm)。术后24hCT检查颅内无血肿,住院16~20d,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2年,都有效保留了部分甚至全部听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肿瘤靠近脑干,手术切除肿瘤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干功能出现呼吸、心跳改变及意识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加之后颅窝容积狭小,代偿能力低,极小的血肿就可能发生脑疝。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麻醉未醒时,取侧卧位,患侧向上,防止脑干移位,待患者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床头抬高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1.1颅内压的监测 术后一般48 h左右脑水肿达到高峰,并可持续至72 h,此时易发生各种变化:脑干水肿、脑疝等。又因颅内压的高低直接反映脑水肿的程度,因此应利用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72h,并及时记录。决定应用脱水药的剂量和次数。 2.1.2神志、瞳孔的观察 听神经鞘瘤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术后麻醉清醒一般需要1~2 h,最长不可超过术后8h,若超过此期限,就应提高警惕,注意有无颅内出血、手术损伤脑干及急性脑干水肿等情况发生。瞳孔的形状、大小、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以及患者对痛觉等刺激灵敏度的减弱或消失,有可能颅内形成血肿,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尽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