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的原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哪些语句相对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52:00
嗟来之食原文:
齐大饥(饥荒很严重)。黔敖为食(设食摊)于路,以待饿者而食(SI`,给……吃)之(2)。有饿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脸;袂,MEI`)辑屦(3),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10),曰:“嗟!来食(5)!”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Q
加油啊!
急用!···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说的就是嗟来之食的典故。
后者是难得的古文佳作,说的道理和嗟来之食是差不多的。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他说的好像对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