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问题困扰我很久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0:27:02
均田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楼上的说的是井田制.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必须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而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就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土地兼并的越厉害,土地就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了皇亲贵族和大地主的手中,这样国家直接掌握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均田制自然就难以实现.根本原因在与封建土地的私有制
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告诉我们的答案,应该还是正确的吧

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

均田制虽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官的很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能够还授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均田令虽然限制土地买卖、占田过限,但均田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地主兼并土地是必然要发生的。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隋末农民起义后,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终于废弛。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
具体分析:夏商周是奴隶社会,均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周朝后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中国进入春秋时期,这时期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到了战国时期,牛耕和铁质农具出现,农业生产力出现巨大飞跃,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大量似田开辟出来,这些似田主人将田地租给一些生产资料较少的人进行劳作。于是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四天主人就是封建地主,随着似田的增多,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他们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开始追求政治地位。战国中期,各国地主阶级开始变法,如商鞅变法,这些变法促成了各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最终瓦解。

建议看看高中历史课本,这可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