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度测量的物理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1:41:39
“测量液体密度时,先测液体的体积,再测量质量“相比“先测量质量再测体积”的方法,实验误差较小。因为在将玻璃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玻璃杯壁会沾上一些液体,使测量液体的体积偏小,算出的液体的密度会偏大,因此这种方法不好,而先测量液体的体积就使测倒出去的液体的体积,这样测出的液体的密度更接近真实值。
————————————————————
这是我的讲解书里写的,可是我对此有疑惑。我认为先测量质量再测量体积也可以啊。而且我觉得,如果把玻璃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了以后,那么会有液体残余在玻璃杯,体积变小了,但是质量也会变小啊。 所以把玻璃杯里的水倒入了量筒了以后,可以测出水的质量,然后知道水的体积。那么这才是误差最小的水的密度吧。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天平上不能放量筒,如果可以的话,你的想法是对的

不对哦……
假设你测出的质量为M,但你倒入量筒里时,损失了质量为m(粘在了烧杯上)的液体。这样,你测出的体积就是质量为(M-m)的液体的体积v,比真实值V偏小了。本来ρ=M/V,但测量值为M/v,分母小了,测出的值自然就大了。
而从量筒中倒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再测其质量,误差就很小了。
总之,这个实验中,液体质量是准确的,误差是因为测量体积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的。

记得听老师说过,量筒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残留在量筒壁的液体。
是这样的,量筒测得的液体的体积V,代表的是测好后,倒出的液体的体积。这一进一出,虽然损失了一些液体,但理论上对测量值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