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是怎样刻画“隐者”这一形象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08:58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结合具体内容说明是怎样刻画“隐者”这一形象的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四句诗,第一句写向童子问话,第二、三、四句写童子的答活。在问答的话中写出了古松参天,山如云海的景致,侧面表现了隐者放迹山林的不羁生活和旷达的性格。仅仅二十个字,写得事、人、景如影历历,跃然纸上,可以说是少见的笔力。因此常为画家工笔、写意的传统画

《寻隐者不遇》
与进士无缘,贾岛开始寻求新的归宿,他要么继续客居长安,要么就远赴在外任职的一些诗友,诸如姚合、王建等人。早年的清影佛灯,三十年的困守科场,使他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他想到了隐,想到了东晋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想到了杜甫的四川草堂,也想到了长安城南的终南山,想到了伴生结交的师友、诗友和释友。有一次,他只身来到满山布翠,古木参天的幽幽南山,去寻访昔日的一位朋友。或许是他的修炼还不到家,他的身上还残留着世间的东西,他不顾路途艰辛地去了,却偏偏一片投劳,空空而返,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首诗作——《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产生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饱含比兴之意。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诗就是一个例证,它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由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在括号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