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纺织技术的问题(280根经线的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8:24:56
几年前,江西靖安县古墓出土春秋时期徐国的纱布,经光谱测试,每平方厘米经线数量为280根,每根经线的粗细大约是0.1毫米,密度之高实属罕见。这还只是普通纱布,如果是丝布不知能够达到怎样的密度。

以下这段话,录自一个考古学者的感言,对古代纺织技术的感慨。
“由此可见,早在2500年前,徐国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现在名牌服装的,手工扦的,绝对没有这个好。所以完了一般有的时候,我就感觉就是做这个纺织考古啊,尤其是看着服装和设计方面,有时候自己想想,做的时候,也是一种感觉,挺痛苦的。越觉越觉得今不如昔。就是古代这些东西,现代人的这个技能,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纺织技术的难度在哪里?是在纺?还是在织?是现在的工艺做不到如此细的直径?还是能够达到如此细密,却不能将她织出来?或者两者都达不到?
国外的技术呢?有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谢谢!
哪位能不能指出一般的“纺”“织”,手工是如何完成的。

看来无论是纺,还是织,这些夏布的技术都是极为高超的。你想,0.1毫米粗细的经纱,只比头发丝略微粗一点点(头发丝直径约0.07毫米)。一厘米有280根经纱,那是何等的紧密,1毫米要有28根经纱。何况这是用比较粗的麻纤维做成的。
现代机器纺织是可以做到这样的,但是手工恐怕就没有人继承了如此高超的技艺了。
国外过去普遍采用羊毛,本身直径就在0.05毫米左右,不可能纺出这么细的纱。古埃及是纺织技术高超的国家,毛织物和麻织物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没有见过如此好的纺织品,甚至没有超过汉代古墓(1平方厘米才100多根经纱)出土的水平织物出土。

现在最高的是达到500支的细度 超过了你所说的这种技术了
所谓支 就是1000米的纤维质量为1克
数量越大 表示纤维越细
你提到的古代纺纱技术 难度在于如何让纤细的纤维保持韧性 能够不再纺纱过程中不断裂 再一个是纺的纱是通过抱合力使得纤维在一起的 所以如果纺纱技术不高 就会在织造过程中发生断裂
有很多古代的技术失传了 其实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还是相当高明的

如果这些普通纱布是棉或者麻的确实现在办不到,但是丝的话现代人也在仿做,当时的蚕与现代的不一样,现代的蚕进化了吐的丝粗,当时的蚕没有进化吐的丝细,现代人用有病的蚕,吐细丝,仿造后,也差不多相当于古人的技术,但是时间已经流逝了两千多年了,为中华民族而自豪吧。

手上见真知...厉害!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