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国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14:52
当时建立的众多少数民族政权大都向晋朝称藩,或在形式上同东晋保持友好。当时的汉族百姓无论是自称,还是少数民族对他们的称呼都依然为晋人,那些少数民族有的自称国人,而晋人中包括广大官僚在内大都还奉晋朝为正朔,比如前秦的王猛、夏国的王买德等,当时晋人对少数民族贵族的称号十分敏感,因此他们视少数民族贵族称帝为叛逆,比如石勒称晋藩天王,他一度和晋朝保持友好,始终没有称帝激怒自己政权的晋人,但是石虎即位后,他首先称居摄天王,两年多后即位为真天王,但是直到他即位十多年后的永和五年才称皇帝,立即引发了民族冲突,石虎因惊吓恐惧不久就死了,石赵政权很快就瓦解。前秦政权也类似,苻坚即位后,他听从王猛等忠于晋朝的晋人建议,去除帝号,改称晋藩天王,在政治上笼络晋人,并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所以统一了北方,但是他不听从王猛晋朝是正朔,不要进攻东晋的告诫,结果也迅速失败。后秦的姚兴开始也称帝,后来也降帝号为王,并且和东晋友好,割让十二郡给东晋,鲜卑族的代国长期使用晋朝的封号,后来似乎也有一段时间称天王,直到占领中山、魏郡后才改国号为“魏”。燕国的慕容氏祖辈长期称晋藩,直到后来入主中原,以为很快会一统天下,看到苻健称帝,所以也跟着称帝,结果原来向他们臣服的很多晋臣倒戈,后来慕容氏退回辽东后,慕容盛也改称天王,其后的高云、冯跋等都称天王。在河西的八国中,向晋称臣的有前凉、北凉、西凉、西秦、仇池,另外吐谷浑向西秦称臣,间接从属于晋朝,后凉吕光按照晋藩天王建立政权,南凉也没有与晋朝敌对,而且后来因为不信任晋人导致首都失陷,遭到失败。
都是复制别人的有什么意义呢?我是问十六只蛮国,当时是称帝还是称王?

汉、成、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后凉、南燕、夏都称过帝。剩下的都只称王或单于。前凉什么都没称过。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少数民族称可汗,也有称王的。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有一个原因,他们统治下的大部分民众是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