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论”读第几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6:35:35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是我十分景仰、崇拜的学者。昨天看了《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9),收获暂且不说,引起我注意的是论语的“论”字的读音。

钱文忠老师说道,三字经中讲到论语的有十二个字:“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的“论”是一个动词,编纂,排比之意;“语”是语言,话语,讲话之意。“论语”就是把孔子的话,孔子的弟子的话,孔子的弟子辗转听到的孔子的话编纂到一起。

钱文忠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直把“论语”的“论”字读作“lùn”(第四声),而央视的旁白却一直读作“lún”(第二声)。

我读初中时,老师教的第二声,在电视上听到播音员好像都读第二声,于丹讲“论语”的时候也是读第二声。钱老师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东方语言学家,他却读第四声。我不禁纳闷,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难道错了?《现代汉语词典》(2002版),里面是这样写的:

832页 【论】Lún(第二声)论语(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834页 【论】Lùn(第四声)讨论,舆论,唯物论,论罪,论斤卖,姓。总之,除了“论语”外“论”都读第四声。

但我始终相信,钱老师读的第四声一定有原因的。请教诸位,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种可能:
文学的东西,永远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
不是像数学1+1就必须=2,文学界谁也不敢下什么定义的,一般都是“我以为”、“我认为”等表达个人观点的前缀词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一般都是以对话的形式。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是讨论的意思呢?“讨论的语录”这也说得过去吧,不一定就是论纂的意思。你要知道,钱文忠教授有一节课是讲过古汉语中的“句读”和“训诂”,这都是研究古汉语文字发音、译义的。或许就是自己觉得应该是这样,而不是通常说的那样。
第二种可能:
确实是钱先生错了。口误是很常见的现象,跟方言或者习惯等等有关系,讲课一般讲到神采奕奕,讲到高潮迭起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忘乎所以,顺口就来的。这也不足为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也只是猜测,真实情况也只有钱先生才能知道了。

不过,很佩服你的,这个细节都能把握住,可见你对治学的严谨。

lún yǔ
论语
◎ 论语 Lúnyǔ
[ Lun Yu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建议先去查一下钱老师的普通话是几级...

应该是第二声吧 因为论 它其实是一个通假字 它不仅表示言论 也表示人伦道德所以第2第4都没有错 但是普遍认为读第二声符合大众口味

口误,正常得很,不用过于深究。不过,你还真是个有心人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