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韵的文友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9:58:48
最近在看《读词常识》
又《黄莺儿》“暖律潜催幽谷”,“谷”字作公五切,皆叶鱼虞韵。辛弃疾《丑奴儿慢》“过者一霎”,“霎”字作始鲊切,叶家麻韵。张炎《西子妆慢》“遥岑寸碧”,“碧”字作邦彼切,叶支微韵。

这个怎么看都不明白

还有那,阳上作去,或者上声作平,要怎么样来看呢

(回答地详细点啦,我蛮笨的。会有追加分的,谢谢了)
还有呢,十三辙和十八韵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的来历各是什么呢?和平水韵又有什么关系呢?
《梨园声韵学》这本书哩应该有吧,但是我找不到

那个,公五切,始鲊切,邦彼切,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那个问题大致上就是古韵和现在读音的差别了。。谷字属鱼部 (鱼虞部即 鱼与虞同部)这个还比较相近 可以从他u的韵母上面大致和yu的韵母相近 霎属麻韵字 (麻韵字以a为韵母 麻家同部) 今天的读音也是和韵的。 璧和支韵也是如此(支微韵到了清代后期有提出支微分部的说法)。大体上来时古时同韵部的字现在韵母还是相仿的 有所变动的字不多 基本上的变动也以平仄上的变动为主 具体的可以查《诗韵》,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看看 声律启蒙这样的东西 里面的对句根据一东部。。对下来 非常规范的工对 古人韵部分法不一 十几部到三十部都有。。基本上现在说十八韵。。。太麻烦了具体的我不清楚。。。

阳上作去,或者上声作平就是古今读音中平仄的变动了 。。不同的字情况不同吧。。主要是因为古人作诗有平仄的要求 比如说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zhì)。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jì)。为问家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guò)。钗钿堕处遗香·泽(zè),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多情更谁追·惜(xì)?》但蜂媒蝶(diè)使,时叩窗·槅(gè)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xì)。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biè)情无·极(jì)。残英小、强簪巾帻(zè)。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xì)。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dè)?(周邦彦《六丑》)
括号里的古音基本上与现在的字都是平仄差别 若是按照现在的读法便会不合格率了。。具体的变动好像是有表格可以比对的。。。

十三辙我了解的不多。。不好意思 可以看一下百科说的还比较清楚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85435.html?wtp=tt

切就是反切音啊。。。两个字组成 第一个字表声母第二个字表韵母 好像以前的字典里面没有拼音就是用反切音标注的。。
谷就是公的g+五的u
霎就是始的sh+鲊的a
碧就是邦的b+比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