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难题(个人感觉) 耐心耐心的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19:36
一个同学身高1.8米,质量65KG 站立举手摸高为2.2m

1.该同学用力蹬地,经0.45秒竖直起跳 ,摸高为2.6m 假设蹬地时的力为恒力F 求F
2.另一次该同学从1m处自由落下,脚接触地面后经0.25s速度将为0 接着他用力F2蹬地跳起 假设前后两阶段中该同学与地间的作用力均为恒力 求F2。。

答案是 1060N 1230N

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动量?动能?牛顿定律? 而且数还不整。。 可这是学校留得假期作业啊。。高手们耐心点吧
第二问 摸高2.7米

1、很简单,用动量定理。先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或机械能守恒求起跳时的速度:v*v=2gh(其中h=2.6m-2.2m=0.4m)可得v=2.828m/s,用动量定理,mv=F1*t,代入数据求值可得F1=408.6N(当然,这是近似值),此时F1是向上的合力。F=mg+F1=1058.6N,去近似值就是1060N啦。当然,这道题给的数据都是两位有效数字,所以一般要写成1.1*10^3 N

2、楼主打漏题目了吧?我个人推测,第二题在“他用力F2蹬地跳起”后面应该还有一句“摸高2.7m”吧?当然,这只是从您给的答案反推的。
如果是这样,还是很简单,很多人可能会直接看2.7m这个条件,然后按第一问的做法求。事实上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不过,做了一半,您会不会觉得,出题人有这么无聊吗?哈,实际上题的每个条件不可忽视。
仍然按照第一问的套路,先求出该同学脚刚刚接触地面瞬间的速度,这次用机械能守恒示范:mgh0=1/2m(v0)^2,得出v0=sqrt(20)m/s(根号20啦,应该看得懂),好了,接下来呢?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速度到底有什么用,所以也不知道与第一问的区别。我们仔细想想,速度是无法突变的,必须通过加速度来逐渐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在速度变化的过程中会有一段位移。哈哈!陷阱就在这里啦!由于速度不能突变,所以在脚接触地面到减速为0时,重心会有下降,所以当他重新跳起时,重心会重新升高。好了,正式开工,重心下降的距离H可以这样计算:减速时的加速度:a=v0/t,H=1/2a(t)^2(反向考虑,事实上重心下降的位移相当于从0以a加速到v0的位移),这样可以得出H=0.559m,接下来重心重新上升恢复,当即将离开地面时,FH=mgH+1/2m(v1)^2,因为摸高2.7m,所以1/2m(v1)^2=mgh2(h2=2.7m-2.2m=0.5m),代入数据解得F=1231N,取近似值1230N,当然,最好还是写成1.2*10^3 N。

时间很晚了,这也是我的个人推测。明天有空可能会补充解这种物理题的常见步骤,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1,0-1/2mv^2=-mgh
v=√(2gh)=√(2*10*0.4)=2√2m/s
F-mg=mv/t=65*2√2/0.45,
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