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空气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35:36
化学课本说: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氧气21%,二氧化碳0.03%。
问题是:
随着我们人类的呼吸,
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
那么空气成分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还是照空气成分体积的比例吗?难道不会变吗?
这两点我无法理解。
如果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没有了.
可不可以使用
人造-氧
或者
人造-空气
解决人类呼吸的问题?

孩子还有生物问题好不?植物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从而自然界形成气体平衡。但是课本稍有不严谨之处,毕竟温室效应不容忽视,但是数值不会改变太多。话说回来,毕竟是化学课本,不必太多联系生物。此数值是大约数值,这样写也没太大错。可以理解了吗?

随着我们人类的呼吸,
但别忘了,树木也在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一般来说,空气的体积成分一般保持不变。但是在几千万年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富氧空气这一段时期,即氧气的体积在那时占80%,后来由于出现呼吸的动物和我们人类,氧气逐渐减少,最后到达今天的体积。现在由于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二氧化碳成分体积大大增加,需要全人类的合作才能保持地球的稳定与持久。

碳-氧平衡 地球上的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大多要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各种燃料时也要大量的消耗氧气和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氧气的相对含量却没有减少。这是因为地球上广泛的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它们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一般不变,只有波动。

初二生物不是学到大自然的碳氧平衡了吗?你们的课本不一样?

有光合作用 自然的力量是挺伟大的 嘿

可以用 但造价高 出不起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