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杜甫《秋兴八首》之三语言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3:50:01

【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1)翠微:青的山。(2)信宿:再宿。(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5)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金圣叹谓“‘千家山郭’下加‘静’字,又加一‘朝晖’字,写得何等有趣,何等可爱”,却没有给出个中因由;关于“可爱”,罗兰·巴特《恋人絮语》已有分解:“‘可爱’是精疲力尽之后留下的无可奈何的痕迹,一种语言的疲乏。我斟字酌句,搜索枯肠,也无法恰如其分地形容我所爱的形象,无法确切表达我的爱欲,到头来,我不得不甘认——并使用——同义反复:这可爱的东西真可爱,或者我爱你,因为你可爱,我爱你因为我爱你。”不妨把这番见地作为插曲,低声与金圣叹争辩。撇去这个组诗之间的内在关联,独自看去,这一首诗一开张就给人下马威。关于这个“静”字,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首句即是“茅檐长扫静无苔”(尽管另有“净无苔”的版本),同样示人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受。潜伏在每句五字或每句七字之间的那些挑重担的衔接词一直想领读者入仙界。“静”者,使之静也,可问题是谁驱使谁。难道其中果真有主宾座次吗?同时,“静”还有“静于”之意,默默较量着什么。同理,“江楼坐翠微”被金圣叹誉为“亦是绝妙好致”,但你能确保“坐”者一定是“江楼”?倘若改为“日日坐翠微”,是否坐着的是“日日”?看上去,这次质问有点蛮横无理,好像决不承认“江楼坐翠微”所笼罩的壮阔景致。换一个角度说,“江楼”一词去掉,并不妨碍“翠微”依然垫底,只是它肩负着敦促下巴有效活动的使命,这样,“渔人”、“燕子”的上场就不显得唐突了。当然,可以把渔人之信宿的情报获知归于“日日”。正因为隔岸观火或隔着帘子听琵琶,渔人和燕子发生的声响并未破坏前述的静谧。你可以说,“泛泛”、“飞飞”只是状态的描写,交代的是某种样子,实际上,你正为动词的缺乏烦恼时,不禁把它们当成了双倍的动静、重叠的行为——也许,“泛泛”是“泛”的双份,也契合了信宿的要求,至于“飞飞”,请许可这样的猜测:那是双飞燕。诗到此,一下子遇见了瓶颈似的,情绪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