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惠帝如果不削藩会失去皇位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2:17:30
朱允文如果他没有削藩的话他会保住这个皇位吗 还是会失去的更快
燕王为什么要造反因为削藩吗 如果没有削藩的话他还会造反吗

没有削藩的话这个皇位能不能长久不知道,但比削藩导致的结局对比肯定要久一点,毕竟那时候还有几个藩王可以互相牵制,但就因为藩王势力强所以...

朱允文怕他的叔父燕王造反而实行了削藩政策,但是这样一 来就触动了燕王的利益,而且很有可能在第一次削藩,力量削弱后再次被整。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朱允文的举动是为了保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燕王朱棣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况且他也在实力胜过他的侄子。自然清君侧了。

根在朱元璋哪里,他给藩王的权利太大(这里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当时局势的原因)。他在的时候自然太平,或许太子朱标即位也能太平,但越往后,削藩越问题越急迫,作为一个皇朝,是不能允许地方的权利等于甚至大于朝廷的,毕竟我们的历朝历代都不是城邦制。在削藩的问题上,汉朝的七王之乱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的掌权者还是很善于学习的,明朝坚决不肯与女真媾和,就是看到了宋朝惨不忍睹的例子)。
可惜建文帝太弱了,因为弱所以逞其强,削藩是必然的议题。这是一种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大决策,但建文帝及他的谋臣齐泰、黄子澄却不具备相应的战略眼光跟政治手腕。个人认为,如果建文帝不先动手,双方可平安无事,至于日后怎么样就看谁沉得住气、谁不出纰漏了,但暗地里斗来斗去是免不了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建文帝动周王的时候,派人去找燕王的麻烦,燕王还需要装疯卖傻,可见对于造反,燕王也是没有把握的。看过一个评论认为,建文帝最大的失策是:动手就要先动燕王,其他的就树倒猢狲散,而他先动小喽啰,就是逼着燕王造反。说的很有道理。
后来靖难之役,双方都很吃力,开始的时候燕王更吃力,燕王几次有撤军的想法,之所以能胜是建文帝送的大礼——用人不当。这一点跟崇祯有点像,用人必疑。
燕王靖难的口号也了无新意——“清君侧”,汉朝人用过的了。所以削藩是问题的导火索,是权利斗争的必然结果,建文帝不愿意当南京一城的皇帝,必然要把全国各地拥兵自重的藩王搞掉。藩王们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利,同时又觊觎皇位,战争开始了……这里还要怪朱元璋了,他杀掉了太多的功臣,于是,当建文帝派大军讨伐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一个可以力挽狂澜老臣子了。

不会,谁好好的王爷不当要造反阿。

后来朱棣那是被逼的,不造反也可能被送进监狱了,五王并消阿。还不如反了还有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