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54:42
一、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有理。)
1. 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2.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这一原理在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有何指导意义?
3. 试述理论和实践相互关系的原理,并依据这一原理说明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4. 试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阐述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5. 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何重要意义?

1.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防止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我们必须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照客观规律去行动,而不能仅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需要和想像出发去虚构事物,盲目行动。
2.答:真理是相对的,会随着时间地点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不存在永远正确的真理。但是真理的相对性又蕴涵着绝对的一面,就是说相对真理包含着部分的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是永远在前进发展的。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真理要辩证的看!马毛都是真理,但其中也包含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也包含着永远不变的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就是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其真理!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3.答: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五句话,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起迄关系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从历史角度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逻辑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它制约规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道路,使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具体来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三个统一:

1、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生产力——解放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