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9:27:07
曾国藩名句,请大家赐教!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国藩指挥他的湘军攻克天京,历时14年、势力遍布18省、攻克城池600余座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曾国藩也作为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载入史册。

  曾国藩确乎是有史以来最有争议的人物,拥之者称之为“中兴名臣”,恨之者骂之“千古民贼”;众说纷纭的背后,则完全是浓厚阶级色彩在作怪。对历史的研究,只有能淡化主体阶级的偏向性,我们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论。

  以前在学生时代学历史,曾国藩是作为一个反面人物出现的——太平天国运动被作为中国近代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农民运动而被肯定,被认为是历史的进步,那么,打败天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自然就是反动和倒退的了。但仔细研究一下当时的历史,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冯友兰先生认为,曾国藩与天平天国的斗争,实质上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两种宗教的冲突,可谓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冯友兰先生看来,曾国藩是一个道学家,他以宋明道学理论为指导,以封建政权为依托,以湘军为武装力量,对抗以基督教为教义、神权政治为依托、以太平军为武装力量的洪秀全,则完全属于两种宗教的冲突,也是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冲突。

  当时正是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颠覆与渗透,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大量吸收受压迫的民众入教,给他们输灌神权思想,奴役其肉体与灵魂。时机成熟则揭竿而起,开始了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自然,封建政权受到威胁的同时,传统文化与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纲常名教也受到颠覆的威胁。曾国藩与他率领的湘军就是以捍卫传统礼教为精神支柱与理论指导的。

  当人们以“封建卫道士”的帽子扣在曾国藩头顶而抨击其保守时,他们忽视了一点:太平天国以神权为政体,以基督教义为精神指导,其实才是真正的历史倒退。孔孟之道,纲常名教,本质上还是以人权为基础的,它比太平天国的神权理论要进步几个世纪。洪秀全的失败就在于,学了西方的文化糟粕,让历史倒退了几百年。当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也是别有用心的,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侵略。

  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抵抗了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同时,还避免了天平天国引起的中国历史倒退。现代史学家普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