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为+m(m为最外层电子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39:00
不明白的是非金属应当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但却是+m 实在不明白
化合价和得失电子的关系 最好有原因

“非金属应当易得电子”是相对来说的,不是绝对的。

当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在一起时,那就是得电子;

当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在一起时,就要看两者的电负性了,谁的电负性大,那谁就得电子。例如SO3,O的电负性比S大,所以O得电子,S失电子成+6价。

虽然它是得电子易稳定,但在一些特殊反应中,它的最外层电子海是不稳定的,易失。比如她遇到了性质比它活跃的非金属,也不得不是去电子,呈正价。而她能失去的只有最外层电子,所以成+m
化合价和得失电子的关系
失去几个电子就呈正几价,得到几个电子就呈负几价
失去电子,电子呈负则元素本身就呈正

帮助你理解,我想给你举个例子

硫酸是我们在化学中最常见的化学物质了,那么SO2-根离子,中S元素是+6价的,但是它是非金属,应该是稳定,这是因为它遇到了比它更稳定的O元素,但是这个过程是要形成化学键的,因此有公用电子对的出现,也就有了共用电子对的偏向了

非金属得到电子显负价,得到的电子数是该元素的最低负价。因为非金属不容易失去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也就是最高正价。比如氯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它的最高正价就是7,氯在高氯酸中显+7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