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5:44:24
各位大哥一定要帮帮忙?

这标题是我们民建提出要我们每个会员努力去做的行动口号。是行动也是口号,

  行动是:我理解要从我做起;

  口号是:要把其内涵叫响,让全市人民都为之响应。使口号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

  前天我在文摘报上看到:目前,国务院讨论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说文化产业和文化软实力再次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于是报上纷纷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了。我结合我们民建要求我们努力的行动口号,对所讲的文化软实力,或因此而要形成的文化产业,进行我的思考,我的思考就是我的行动。

  我认为文化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们要突出形象和精神。我们民主建国会提出: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就是我们要推广的文化形象。我们民主建国会会员都要在讲文明中参与,在树新风中奉献,以参与和奉献为快乐。这就是我们的精神。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在有关文化问题,撰文指出:“文化是用来交流的”,接着他在文中说:“交流的最适合的载体是形象”,由这形象,他的思路一下转到文化符号,指出是“物质”这实体,他说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符号之所以能渗透到中国小孩的心里,这得益于此。这个“此”是指由文化符号,他从物转到具体的小孩的玩具,如美国入输中国的变形金刚,狮子王、功夫熊猫。他的意思文化在这些物质载体里体现。这些物质是受小孩欢迎的,这就是物的受众心理,也是文化的受众心理,他的这一番论说和分析,在《人民日报》7月31日刊登。我在报刊文摘,8月5日2版上读到题为《发展文化产业要研究受众心理》此文中他以上表述的观点。

  我在此也阐述我的观点,我认为文化符号是语言和文字,而不是物。用物来交流文化,那是间接的。不要用间接的物来说明文化,否则会混乱是非。理由是:

  我认为文化是用来交流的,比如说我在用中文通过互联网和大众交流,想指出那位谢有顺教授的那个推理方法,我认为是不合适的,不合适在于,交流的载体是什么?他说是形象。我却说交流的载体是各自的大脑,难道不是么?他的话语是从他的口里传出来打印到人民日报上的,这载体第一,是他的大脑,第二,是人民日报,这是文化载体,从人的大脑到我们的宣传工具。从形象来说,谢教授是一个形象,是教授形象;人民日报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