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虽死,其法未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20:16
商鞅虽死,其法未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结合历史)
谢谢各位了,急用~~

商鞅变法所以较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化法治。他把变法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制贯彻,或者通过制定法律改变旧有的经济关系和某些阶层的特权,保证变法有效地进行,并巩固它取得的成果。如果不以法治,而以人治,那么随着统治者的变化,变法就有可能终止或废弃。商鞅虽死,其法未废,改革仍在延续,就是由于法律保障的缘故。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改革,往往会有一两个关键人物。古代很多变法,往往是关键人物一旦倒台,变法便告失败,甚至重新倒退到从前。王安石是个典型的例子。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商鞅。《中国古代史》说,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确值得人学习。

变法的结局,对商鞅来说,是悲惨的——车裂而死。对秦而言,却是幸事。

书上解释了两个原因:一个是时间因素。商鞅死时,变法已推行了18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巩固,旧贵族想推翻它,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第二个是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顺应了民心。“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改革毕竟是由人来进行的,企业也好,社会也好,改革是否成功,都不外这两点:能不能从基础上巩固改革成果,能不能顺应时代、顺应民心。

当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

商鞅变法放在商鞅本人所处的那个时代来看,我们就能从中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是何等的重大和深远。绵延了近两千年的奴隶制度到了春秋晚期,已经完全暴露了其严重落后和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本质。通过变法完成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已经势在必行,只是商鞅顺应该了时代潮流,在他手中完成了变法而已。 商鞅用法家的学术观点来进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必然会用一些比较强硬的措施。他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要用一些不符合当时礼教的做法来进行改革,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旧的思想,大胆对阻碍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切不良因素进行强硬的变革。他的这些观点放在现在都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极端和激进的,何况在两千多年的以周礼为思想统治基础的那个年代。可以从秦国进行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看出,商鞅变法不但对秦国的强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当时其他诸候国的社会发展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商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