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还能审计出来?不太相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03:02
企业设有内部审计。
开发部开发了新产品,料工费生产成本测算是2.6元/袋,出厂价是3.30元(此价格是市场部送给审计部文件上写明的。怎么算的就不清楚了)。如此毛利就是21%。可是预算的该新产品的销售费用比是32%,这样这种新产品肯定不会赚钱的,没必要投入生产了。

今天,审计经理给我两个任务,也是也个问题:
1、审计一下为什么毛利达不到35%(他自已认为要达到这水平才能赚钱)?

我就奇怪了说:毛利达不到就是出厂价格定低了,把这提高不就达到了吗?没提高价格,还能审计得出来为什么达不到啊?我感觉这点不太可能,有些玄。

他就拿了以前已投入市场的旧产品的成本计算单给我,说:“把新产品成本与这旧产品成本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做个审计分析。

哎!我看了一早上就是看不到什么,单上不就是一些用料,人工和制造费用,除了分析各项点总成本比重还有什么好分析的?再说了,成本是不能变的,不能说达不到毛利就偷工减料降成本吧?

2、分析一下这种新产品是否能投入生产的价值。

拿了些以前市场部与开发部的旧产品的设计与定价的说明材料。让我与这些对比后,找出新产品是否有投入生产的价值。

玄,还是玄,感觉他是在此面前故弄玄虚。我说,这怎么分析?我做过财务会计,但就是没有有这水平。也没见过有这水平的财务专家。我要是学会这个,那我前途无量了。他说财务非就是对数据的分类统计罢了,审计才是高水平的。

我搞财务会计的,做会计对我来说是比较轻车熟路的。我现在之所以愿意拿低工资来做这个审计,就是面试时感觉这经理水平好像不错,想跟他学习。可他的任务让我感觉到玄而不可能。跟他真能学到东西?怀疑了!

不知道网上有没有这种高水平的人才,请给指导指导!说说看法。
可以谈谈具体的要找出上面的答案,需要哪方面具体的数据吗?怎么才能找出这些数据?财务上都有这些数据吗?就是具体怎么做开展才能分析出新产品的未来销路形势?具体的工作步骤,而不是停留于理论,能不能谈谈? 一、为什么达不到毛利率?二、新产品要的未来市场销售形势如何?(有好的销售形势才能有生产的价值,老板就是关心这一点)

你好。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题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审计或者分析之前,就已经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审计或者分析的结论——“成本是不能变的”。影响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不是只有“偷工减料”这种不道德的方法,其他的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单耗、减少甚至杜绝浪费等等。

对于第二个问题。从题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应当是这样理解该项工作的,从产品成本、产品定价的角度,通过新老产品的对比,来研究新产品的投产的可行性。也正是有了老产品的成本定价资料,使得分析工作有了分析判断的标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老产品资料,分析工作的难度是否更大?

所以,“玄”,谈不上。加油吧!

关于补充问题。

首先,说说理论与实践吧。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指导实践活动,我们日常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要反对脱离实践的理论,而不是全盘否定理论。应该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不现实的。你说呢?

再来说说具体的问题吧。从题中提供的信息上,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了解到审计经理的真实用意,但如果仅从题中信息,并从通常意义上来判断,审计经理的做法应当还是有其自己的道理的,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了(可能也无从讨论)。

从题中补充问题叙述看,题中仍然坚持主观判断,或者说仍然坚持预设的结论。比如,“产品实体材料单耗成本与人工的测算几乎是符合客观的”,那为什么是“客观”的呢?“客观”在什么地方呢?是否有足够的资料、证据来证明、支持题中“客观”的判断呢?又比如,“降低是没有空间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来提高成本理论上说得通,实际上难,因为机器的性能效率就是这样了”,可以这么说,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说其成本没有一丝的下降的空间、工作效率极大化、所有支出没有浪费。退一步来讲,假设题中企业确实没有在降低成本的空间了,也请提供充分的资料、证据来证明、支持题中没有下降空间、工作效率极大化、所有支出没有浪费的论断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所以,还是抛开那些所谓的“理论”吧,请实践一下,证明题中“预设的结论”是正确的。

无论怎样,对于题中业务来说,实现一定的毛利率,无非从收入、成本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收入,二是降低成本。由于两者均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所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