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价曹植可惜诗才放旷,难以任事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59:17
是什么意思?

曹操评价曹植诗才豪放旷达,但可惜的是其常常任性而行,难以承担国家大事。
(一)曹植诗才横溢。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曹植的创作水平颇高,其所写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流传至今。曹植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3]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二)曹植因常常任性而为不足承担国家大事。曹植因才高八斗,被曹操寄予厚望,一度曾想立曹植为太子。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但可惜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不拘礼俗,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而这对为政者是一大忌,因此又让曹操大为失望。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认为曹植不足于成大事,从此不再重用其人。

曹操对于曹植的文采颇为欣赏,是魏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前期的作品豪放俊逸,词彩、文笔皆是上层,后期作品多抒发苦闷压抑的心境。这里曹操评价的是曹植前期的诗风,作为魏晋时“建安风骨”遗风代表的曹操,对于曹植颇为疼爱,有信立其为接班人,但又顾虑他文人骨气,而无处政手段。

曹植有文采~ 但是为人放旷 而且喜欢和杨修等傲慢之人在一起
曹操很是生气
虽然有文采~ 当毫无心机 不懂得为人处事

曹植有文采~ 但是为人放旷 而且喜欢和杨修等傲慢之人在一起
曹操很是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