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利用高差法测高程时的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5:59:18
最近在学习全站仪的使用和操作,但是对利用全站仪高差法测定未知点高程时的方法不太能理解,操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用全站仪照准已知水准后视点,得到全站仪水平轴于棱镜中心之间的高差,然后用已知水准点标高-高差读数得全站仪水平轴位置标高,再将仪器高和棱镜高均设为0,照准待测未知点棱镜中心,若棱镜杆未升高,所得读数即为待测未知点高程!!!
现在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棱镜高和仪器高均设为0之后,前视所测得的待测点高程读数即为待测未知点的高程,具体是一个怎样的计算过程?这其中的原理或者计算公式是什么? 哪位高手能否详解一下? 不甚感激

道理很简单来的:
首先,照准后视,得到水准点与全站仪水平轴的高差,水准点高程是已知的,所以,得到全站仪水平轴的高程。
“照准待测未知点棱镜中心,若棱镜杆未升高,所得读数即为待测未知点高程!!!”
因为仪器高和棱镜高都是0,所以照准待测点,可以得到 棱镜中心与全站仪水平轴 之间的高差, 因此仪器可以直接显示待测点的高程。(关键是在仪器里头输入了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所以仪器可以计算到全站仪水平轴的高程,然后得到待测点的高程显示)
如果没有照准后视那一步的话,读数得到的就只是全站仪水平轴与棱镜的高差而不是高程(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测量过程中棱镜杆高度和仪器高都是没有变化。我们可以把棱镜高设为A、仪器高设为B、已知标高设为C、未知点高程设为H,即前视测量高差D=C+|B-A|、待测点测量高差E=H-|A-B|,同时H=C+D+E。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棱镜杆高度和仪器高都是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考虑棱镜高和仪器高,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直接输为0。

用全站仪测点,显示出的数据就是测站与待测点的距离和高差,如果在测距前已经设站,全站仪就会根据已知站点自动计算出待测点的高度,很简单,你自己画个直角三角形一看就明白了。
还有,如果将仪器高和棱镜高均设为0,高程点为全站仪水平轴位置标高和棱镜中心标高,而不是测站与待测点的标高

全站仪不能直接测高程必须有仪器高!!!!

就不可能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