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爱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8:00:53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都蕴含着惟一的规则,那就是效用的最大化。包括爱情也不能摆脱这样一个规则,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政治联姻、经济联姻甚至文化联姻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芸芸众生,都渴望寻找和自己相当的或者优于自己的人生伴侣,很少有选择不如自己的。如果条件不相当,有些会有一些补偿机制起作用,比如实物、金钱或承诺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当看到自己价值或贬值时,就可能会明智地选择低廉处理或者寻找替代品,不道德者或采取骑驴找马的方式;也有少部分理想主义情结者,继续寻觅等待,固守着那一份理想。他们不会因为孤寂而轻易去牺牲自己的恋爱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和其他更优秀的人恋爱的机会)。前者往往更能告别单身,他们或者是明智的;后者更让人敬佩,这个时代,能有这样一份坚守太不容易,尤其一些优秀的女性朋友,除了有点惋惜之外,但着实让人钦佩的。
  爱情除了具有经济人最大效用的特点,也还具有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的特点。市场均衡,也就是供需关系问题,从纯自然的角度来看,男女比例是协调的,而且大都是需要恋爱结婚生子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男性已经远远高于女同胞的数量,80初还算好,但85后或90后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男女比例失调。所以男性择偶的竞争度也空前加强,这方面女性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也思考的是,其实为什么剩女貌似更多呢,其实女性可能寻一个合适的人更困难,缘于她们羞怯的天性,或者选择过多彷徨而失去机会,或者其他。最后的结论是女性貌似更难嫁,所以女同胞也应有危机感,因为根据我的推测和研究,客观地说,女性从25岁之后,其婚恋价值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男性正好开始呈上升增值趋势正常可延伸到32岁;其实男女之间或存在7年的最佳组合,这可参见华东师大王东华老师《发现母亲》一书。所以我建议我的女性朋友能够在25岁前或左右至少解决男女朋友式很有必要的,而男性朋友或者可以再多做历练,无论物质或思想上的准备。
  无论爱情还是家庭,都偏好稳定性,这在我们古典诗词里都有记载,长命无绝衰,冬雷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然而现在的快节奏诱惑不断地社会,却无时无刻不影响到我们的恋爱,我们的婚姻与家庭。所以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在寻找配偶是,首先的一条是对方的人品要好,或者说都是好人,恋爱或婚姻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一个或两个人品好的人再一块,那是爱情稳定性的绝对保障。但这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