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吏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1:22:57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谓“掌副丞相”。西汉丞相位缺,常以其递补。同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同书《高帝纪》》又云皇帝诏书由“御史大夫(周昌)下相国,相国酂侯(萧何)下诸侯王”。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御史大夫 掌副相 负责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御史大夫
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栌副丞相。”《 通典 ·职官典二》:“秦无司空,置御史够夫以贰于相。”)与战国时列国普遍设置的负责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国的御史专掌纠察百官,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官制度的发端。 御史大夫属官有两丞,一为御史丞 ,为大夫之副;一为御史中丞 。其中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监察百官,权力尤重。

秦朝时的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