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快呀,星期三前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6:58:33
一、材料剖析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致唐后期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木匠、水手等。
材料二 647年,天竺魔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三 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批运往波斯,并被波斯人转销西方。
材料四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洲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小论文(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因: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

②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

③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

④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作用: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②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启示: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