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道理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6:31:45

道理同知耻而后勇。哀是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而不是悲哀的意思。

哀兵必胜
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形容受压迫受欺凌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

用法:
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一方必然胜利。原指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心情悲愤的一方必胜。一说,“哀”有慈爱、怜惜的意思,“哀兵必胜”又可以解释为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必胜。所以《老子》六十七章中说:“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出处:
语本《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宝指身体),故抗兵相加(加,相当),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这就是说,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然胜利。也就是说,抵抗侵略、反对压迫的正义之师一定获胜。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形容受到压迫、欺凌,而悲愤的一方必定能取胜。常与“多难兴邦”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