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药的味性分几种?又是如何区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14:02
我看到中医的有些的本草结实...其中说到鲫鱼味甘....此味又如何品出..请解答"是按照药物的效用来归纳到相应的味里。"此7味又有何种药理?...中医是怎么根据药理来归纳药味的?...此7味药类分别主疗或者是否有相互排斥....(自己是个外行"药理"二字是否妥当请见凉)
因亲友不幸患了肾衰竭...第一次就是吃中药耽误了...但现在还是在吃中药...我要来了方子...查上面的药性...故有所问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酸: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中药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宜。

性味共7味,辛、甘、酸、苦、咸、淡、涩。其中涩属于酸,淡属于甘,所以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味。
五味一部分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但是也有些与真实滋味不同,是按照药物的效用来归纳到相应的味里。

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