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何有金门之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51:18
同是一代名将并且都是渡海作战,粟裕攻金门遭遇失败,而林彪攻海南却大胜呢。

海南韩先楚打的谢谢,那支部队是林彪的部队

打海南是借东南季风顺流南下,利用传统帆船的机动力,再加韩先楚这人出了名的打仗不要命

而且是金门失利后才打的海南

金门失利是因为海军太差,低估敌防守火力,无法保住第二、第三登陆梯队

进攻金门的是三野十兵团,进攻的主力是28军和29军一部,所以战役指挥是叶飞,前线总指挥是28军副军长肖锋。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先机制敌。蒋介石因为早下决心经营台湾,对船只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1949年9月,他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哩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台湾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二十八军是采取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的。国民党后来吹嘘:蒋介石的手谕对金门之战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军高级将领中对此清醒者唯粟裕一人。一前辈对我讲:十兵团攻金门前,粟将军焦燥不安,在办公室里倒骑椅子,凝视军用地图,整整一日不动,后取口琴吹奏《苏武牧羊》,曲颇凄凉。
肖锋说粟裕对攻击金门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与渡海有关。今天,针对我对台攻势,陈水扁叫嚣:与大陆决战于境外,决战于岛外。据了解,所谓「外岛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战争逼近之前集中优势海空力量摧毁我渡海工具。美国兰德公司曾向美军方提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时美军应采取的三个方案,其中B方案就是所谓「海峡战略」,即以中国的渡海能力和渡海部队为主要打击目标。选择在中国部队在渡海过程中给予毁灭性打击。
第一攻击波必须独立作战。第二梯队不能依赖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必须自备船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