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列古诗中物象和感情的关系做点探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03:15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不仅仅是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更是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2“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3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的形状、色彩来看,无不渗透着天涯浪子悲凉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在短短的篇幅里,马致远描写了一个天涯过客的愁思,意境萧瑟悲凉。时已深秋又临黄昏,藤是枯藤,树是老树,吹着飒飒西风。道是古道,马是瘦马。飘零在天涯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断肠呢?看那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温馨,而家乡、亲人却又离得那么遥远。天气渐冷,家中的一切的一切让人牵挂。可作为游子,却还要骑着疲惫的瘦马,一颠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啊!

4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不仅仅是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更是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