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这首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1:07:35
这首诗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如果我们从已有的印象出发,就会有这样的解读:"暮"--人生迟暮;"残"--风烛残年;"瑟瑟"--秋风瑟瑟,人生凄凉;"可怜"--良辰美景奈何天,千种美景又与何人说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内心苦闷、抑郁的感情。
实际上这首诗大约是在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做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在诗中,诗人以妙绝的构思,选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描摹了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由此可见,"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点明的是赏景的时间,且这两句描写的绚烂景色,也与郁闷痛苦的情感不符。后两句写新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景: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一弯新月初升,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富于变化。前面还是江面傍晚景色,马上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夜晚景色,看似突兀,实则自然。 "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不仅比喻恰当贴切,同时也隐含着深厚的意蕴。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乎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但"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了起来,因为只有傍晚到初夜这一段,才有露水,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于这时分悬在遥远的天空中。与前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夜,可见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因此,诗中的"可怜"也就应作"可爱"来解读了,它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夜的波澜: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可爱的夜啊!"这是惊叹,也是陶醉。作者主动辞去京官到地方任职。没有了伴君如伴虎之虞,虽已入暮,残阳、江水、新月、露珠也是美不胜收,流连忘返。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外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

这首诗大约是在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当时朝政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