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求教治疗为自己为前途烦恼的良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2:24:15
不知道该做什么决定,毕业也已经好几年了,在社会上也闯荡不少,可到现在仍然孑然一身,感觉自己想法很多,可到头来似乎一样都没有完成,自己是有点心高,总觉得自己可以干大事的,就说现在,虽然干着看似稳定的工作,可我还是一直不能踏实,因为自己的不满足。所以导致现在干什么事都有点不在乎,认为那根本都是小事一桩,看别人把那些自己认为毫无意义、鸡毛蒜皮的事也能做的那么津津有味、井井有条除了不屑一顾甚至有点鄙视,这算什么心理?正常吗?,,,重要的是,可能“稳定”太久了,现实中每当想实践自己的诸多想法时,总会先给自己设限——还来得及吗?我很有本钱吗?要是不成功不白费了吗?。。平常也看一些励志的书,但感觉越看越烦,有的操作起来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归根结底我是太懒惰吗?还是眼高手低?缺乏耐心?恒心?狠心?信心?。。。请各位给指点一下。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谢谢各位了,我现在真是有点迷茫,似乎前途一片美好,可就是找不到那扇门和那扇窗,不知道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点什么,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很想知道这世界上值得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做的有哪些事情??你们呢?可以告诉我吗?真心请教。。因为实在不想就这样继续颓废虚度下去。。!
请谅解!心情低潮期,言语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拒绝ctrl+c and ctrl+v!!

人生如豆
  他常说,是当年豆浆铺里老人的一席话,改变了自己的处世观念,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他是当是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的高材生,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了,之后应聘到一家小有名所的报社当记者。但两年后他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当记者,也确实没有做出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自然成了第一个被裁员的对象。

  一天,他来到一家豆浆铺,一脸茫然地坐在餐桌前思索今后日子该怎么过……桌上的豆浆早已凉了,铺子里也已经没其他顾客了,但他一直还坐在那里。这时,开豆浆铺的老人走过来问他:“先生,你还需要什么服务吗?”他抬头看了老人一眼,觉得他慈眉善目的,就对老人说:“我想找个人说说话,你愿意陪我坐一会儿吗?”老人便在他对面坐了下来,足足听他诉说了半个多小时后说:“我只是一个卖豆浆的,除了会制作豆浆,其他的也懂得不多,我就跟你说说这豆浆吧。”

  “豆浆原本由黄豆磨成,而磨成豆浆的黄豆其它大多是我在市场上没有卖掉的,于是我把它磨成了豆浆。一大半豆浆卖出去了,我又把剩下的豆浆做成豆腐,让老婆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些豆腐也不可能全部卖完,于是我再把剩下的豆腐腌制成腐乳。经过多次变换,最终我把黄豆变着法子全部销售出去了。其实,我的黄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改变,我只是在销售的时候让它们改变了面目而已。”

  听了老人的话,他豁然开朗。是啊,黄豆都可以变成豆浆、豆腐,再变成豆腐乳,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变一变呢?此后,他曾辗转于各个服务行业,当过报纸发送员、焊机销售员等,但他觉得那些都不是自己的理想。再后业,他也当过某文学杂志的编辑,但他同样觉得那与自己的理想还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最后,他拿起笔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几十年后,他因为《修道院纪事》、《里斯本围困史》和《盲目》等作品而享誉世界。

  他就是葡萄牙籍著名作家、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

  萨拉马戈很喜欢使用一个比喻:人生如豆。的确如此,人生的过程其实就像是黄豆所遭遇的过程,时刻都勾画着一个“变”字:当不成黄豆你可以变成豆浆,当不成豆浆你可以变成豆腐,当不成豆腐还可以变成腐乳……只要是你找准自己的卖点,抓住契机不断地改变自我,重塑自我,你没有理由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