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为什么没有栏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26:15

  因为“还湖于民”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愿望,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多年的夙愿。

  2002年杭州10月1日被称为天下第一名湖的杭州西湖,推倒了所有的围墙和栏杆,向国庆节的第一批游客免费开放。上午,10万杭城市民和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手拉着手,将西湖围成了一个长达15公里的、完整的圆。

  在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整治一新的西湖南线景观正式对游人开放,被单位大院和民宅阻隔的西湖沿岸实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线贯通。

  以古树为主的林地草坪沿湖伸展,大小不一的自然景观如珍珠般散落其间,酒吧、画廊、咖啡厅、美术馆、茶馆传递出了浓浓的文化和艺术气息。湖光山色和人文光芒交相辉映,拆除全部围墙之后的西湖,首次在中外游客面前展示了她完整的妆容。

  西湖人文荟萃,风景如画。沿湖而居,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梦想和追求。由于历史原因,西湖南线民居、宾馆、机关、单位、公园密布,高高的围墙挡住了西湖沿线的无限风光,也挡住了游人漫步西湖的步伐。

  “还湖于民”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愿望,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多年的夙愿。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起,这个美好的愿望被屡屡提起,却一直未能全面付诸实施。直至今年2月,南线景区开始大规模整合。

  经过7个多月的整治,杭州推倒了西湖南线上10多公里长的围墙和栏杆,动迁了400多户沿湖而居的民居和单位,将一片占地50余公顷的全开放式环湖绿色长廊还给了市民和游客。

  交还给市民和游客的,除了一个完整的长达3.5公里的沿湖长廊外,还有18处重新恢复的人文历史景观:供八旗子弟骑射练武的清代西湖十八景亭湾骑射;李清照曾经居住过、拥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意境的清照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三载并由此相识、相知、相慕的万松书院;因为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传说和鲁迅先生的文章而家喻户晓的雷峰塔……众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湮没、一度只能在史书上找到的旧迹,如今都重新出现在西湖南线的景区内。

  西湖的景观和人文之美,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古人疏井蓄水、筑堤清淤为我们留下了一方碧水。今天,一项更大规模的西湖整治和改造工程正在启动。除了疏浚西湖淤泥和已经结束的西湖南线整治工程外,杭州市计划通过沟通运河、钱塘江水系,引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