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长度的问题 总结提问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46:07
长度和时间具有测不准性。测不准的程度由普朗克常数确定,从该常数可以定出最小的长度量子,即普朗克长度

问题是 尺度越小就越测不准撒 那这个最小长度怎么确定呢? 比如第一次我们得到最小长度在10-34 这个尺度已经测不准了 于是又得到第二次10-35 也是测不准的

那为什么不可以继续细分下去?

为什么有极限

量子理论认为,任何物质相互作用都是量子化的,即使是引力,其作用也是量子化的。而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和广延性的抽象共性,在本性上也是量子化的,具有最小的时空量子。
一般的相互作用,如电磁力和引力、强力等,其作用量子作为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体,作用波长和周期都达到相当数量的时空量子的层次,因此还远不能反映时空量子的大小。
为了考察时空量子的大小,可以考虑极高能量情形下的极强作用,如黑洞附近的超强引力,作用量子的波长和周期达到一个时空量子的水平。
量子引力场在时空量子网络中以光速c传递引力作用量子ħ,即在量子作用长度γ和量子作用时间t传递动量P=mc和能量E=mc²,有ħ=mcγ=mc²t,这种在时空量子水平上的引力作用是由时空量子间的谐振动传递完成的,是一种能量动量的波动,其波长为λ=h/P=2πγ,相当于以普朗克长度γ为半径的圆周长,周期为T=h/E=λ/c=2πt;这种谐振动相当于所传递能量动量的引力量子以普朗克长度γ为半径,在量子引力a=Gm/γ²的作用下以光速c=√(Gm/γ)进行的圆振动,相位对应圆振动的转角,周期T=2πγ/c=2πt,波长λ=cT=2πγ,作用质量m=γc²/G;又m=ħ/γc,于是可得普朗克量子作用长度:γ=√(ħG/c³)≈1.616×10^(-35)m。
可见普朗克长度作为物质间相互作用关联的空间尺度的最小极限,是由普朗克作用量子对引力作用的时空过程的限制得到的,在极强的引力下才有可能观测到,而在一般的作用过程中是观测不到的,因为一般作用的波长和周期都远大于时空量子的量级。

和二分法一样 就是在不不精确的尺度下力求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