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经常提起的自然人是怎么回事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5:58:44

法律上的人有两种,一是自然人,另一种是法律拟制的人即法人。都是法律主体。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就是自然人,在我国,自然人就是公民。

应该是相对于法人而言 一个生理意义上具真实肉体的人

法律上经常提起的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

自然人 自然人(natural person)
自然人:是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人。
①“法人”的对称。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在我国,公民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和自然人同义。
②与“社会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脱离母体后,还没有经历社会化过程的人。只具有人的自然属性,而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
基于出生而为民事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人。与法人相对。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称为公民。但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而自然人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的能力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见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各国民法典都根据一个人是否具有正常的认识及判断能力以及丧失 这种能 力的程 度,把自 然人分为有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① 有行为能力人。在法律上能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的人 。通常以精神健全的成年人为有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无行为能力人。不能为有效法律行为的人 。他们不能因其所为法 律行为取 得 权利和承担义务。一般包括:幼年人;不能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经法院宣告为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自罗马法以来,各国立法对无行为能力人都设置监护人,以监督和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等权利(见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同时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③限制行为能力人。只有部分行为能力的人。公民已达到一定年龄而未达法定成年年龄,或者公民虽达法定成年年龄但患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只能进行部分民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