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3:31:28
二程的 理,天理,道 是指什么?理之源在于天理,如何理解?
与朱熹的 理、天理 有什么区别?
可以口语化一点
竹影清馨:理、天理、道好像三者说的都是一回事。
我都觉得好像是,但是他又说“理之源在于天理”,又显得好像不同

我以为:二程
“理” 封建时期的伦常
“天理” 天地万物必然有它自然规律
“道”即/ 德,人人需学明白的此理
理解-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
朱熹:客观唯心主义者
“理” 正,根
“天理”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

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朱熹继承了二程提出的理学
并提出了如何运用即
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
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
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
进步更快

1 那个,亲,理、天理、道好像三者说的都是一回事。
理是本源。如果你问我理到底是什么,那我也解释不清,理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但若非得让我解释,那么在现实中理就来源于上天的理,就是自然法则,体现在生活中就是道德准则,即三纲五常。
2 理之源在于天理: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3 都是程朱理学的开拓者,具体没啥区别。可能是在理的来源及穷理方法上不同。如: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其实是一样的。简单来说,理学家所说的理,体现在自然界上就是天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