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炮(驳壳枪)我什么在当时的中国那么流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52:56
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地方,让这个产于德国的手枪却在中国那么普及和受欢迎,是这把枪好呢还是当时有什么特殊历史原因?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军事禁运,而手枪不在禁运之列,驳壳枪作为一种手枪却拥有近似冲锋枪的火力,被军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候甚至有手枪旅这样的部队。

驳壳枪真实名称为毛瑟手枪,又名盒子枪、盒子炮。是德国毛瑟公司研㓡的一种可以连发的手枪,有效射程120米,有单发和连发装置,配有装弹量为10发和20发两种弹匣,枪套为木㓡,可以变为枪托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教训,限制了对发展中国家武器的限制,连发步枪类不允许进入发展中国家,但当时毛瑟手枪不在此限,所以可以大量进口,北洋政府,张宗昌等均曾大量购入过此类武器;

希特勒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为此需要大量的钼、锑等稀有金属,而中国又富有此类物质,当时的国民政府就与德国签了协议,类似于现在的石油换食品吧。不仅如此,比如蒋有大量的德国军事顾问,甚至有全部德式装备的部队,部分军官曾到德国受训等政策。而毛瑟手枪更是大量拥入;

毛瑟手枪枪身短小,20多厘米,便于携带和隐蔽。所以当时的八路、便衣队、土匪均喜欢此类手枪,更由于其强大的火力,亮剑就有过李云龙和楚云飞等四人以此枪组成交叉火力,将平安县城的大小官员一网打尽的镜头,其火力 威猛由此可见一斑。与同期长官们配备的只能用于自杀和杀自己人的勃浪宁手枪相比,确实为名符其实的:盒子炮;

毛瑟手枪更是便于从带机状态转变为击发状态,亮剑里有和尚在拔枪的同时从大腿上蹭开机头的场面,铁道游击队中有彭亮在肘部蹭开双枪机头的镜头,我觉的这个动作对于双枪将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试想,如果你用双枪,怎样能快速的推弹上膛呢?

装弹量大更是毛瑟手枪的天生优点,弹容量20发,当时㓡式步枪的装弹量为5发,且还得打一枪拉一栓。如果用双枪,相当于可以连开40枪,这在战斗中一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火力强大,生存的比率自然也大。

毛瑟手枪由于火力强大,枪口较短,在射击时枪口跳动比较明显,一般连开二枪,第三枪的子弹基本上就打不着人了。但在实践中,中国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将此问题改善:采用横手持枪。这样的话无论枪口怎样跳动,都是在水平方向,命中率自然提高。所以电影中好动镜头都有这样的情景。相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