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无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6:18:59
我看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还有一种是“真正巨大的悲痛,痛入心扉,反而哭不出来,不是泪水能表达的”哪一种才对呢?还有“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不是太懂,请帮我解释一下。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
类似于博爱这个词的解释,悲怜世人,没有指定的对象,凡是苍生,都是怜悯的对象。
这句话,非常矛盾。大悲也是属于感情范畴的。而泪也并不只是用来表达感情的。他说“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这两个定论都错了
所以“真正巨大的悲痛,痛入心扉,反而哭不出来,不是泪水能表达的”这句更加符合词意

对世间万物的慈爱应当以欢喜心为主,而不是悲痛的心。 慈是以对万物的慈爱为基准。 悲是指要帮助对方。

所以这里根本就没有泪水的存在。

悲(karuna):其特相是欲拔除他人的痛苦;作用是不忍见他人之苦;现起是不残忍;近因是(以如理作意)见受尽苦难的有情没有依归。当能去除残忍时此悲即已成功,若导致悲伤则已失败。

慈(metta)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它有助于去除瞋恨。

都可以。

第一种是佛家的说法,慈者,予福也,悲者,拔苦也。悲是帮助众生脱离苦海、消除烦恼,不一定需要泪水来表达。

第二种是世间的说法,是哲理化、文学化的说法。

南无大慈大悲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具体的解释,请参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912543.htm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里的悲并不是悲痛伤心的意思,乃是“因以拔出众生苦难”之意。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佛视众生犹如赤子啊。

“真正巨大的悲痛,痛入心扉,反而哭不出来,不是泪水能表达的”——这句话也对。因为这里的悲是明明白白的伤心悲痛,是世俗谛。老子《道德经》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谓大悲无泪,是痛到极点的表现。俗语说“物极必反”,正是这个互相映照的原理。

怎么搞的?
不可说! 大悲不是演戏!
关了吧!从自己内心深处去说!或把分交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