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语文 有关《核舟记》的相关难点解答 请详细解答,谢谢! (20 9:20:41)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2:07:42
1.在《核舟记》这篇文章中细致地描绘了苏东坡 佛印 黄庭坚三人的不同神情,有什么作用?
2.从《核舟记》全文看,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进行说明?

1.在《核舟记》这篇文章中细致地描绘了苏东坡 佛印 黄庭坚三人的不同神情,有什么作用?
答:苏、黄二人由于受到世俗礼法的约束,显得中规中矩,描写他们的神情反映了他们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陶醉在书画长卷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佛印的神情说明了他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放浪形骸,非常随意。

2.从《核舟记》全文看,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进行说明?
答:原材料微小、表现题材广泛、艺术构思巧妙、手艺高超等。(具体都能在文章找出相应句子)

1苏轼是主角,但也有同游者。前后两篇《赤壁赋》中都提到有“客”相从,只是没有指名。雕刻家便由此想到苏轼在黄州生活时期的好友佛印和黄鲁直。苏轼的“峨冠多髯”,史书上有记载,容易表现出来;佛印是僧人,也不难刻画出他的外形特征。这就进一步形成了以苏轼居中,鲁直、佛印分居左右的设想,再以“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现二人的闲适心情,以佛印的洒脱神态作衬托,又将三人置于船头的显著地位,画面的主体部分就突出了。

2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谁知道呢

1.在《核舟记》这篇文章中细致地描绘了苏东坡 佛印 黄庭坚三人的不同神情,有什么作用?
答:苏、黄二人由于受到世俗礼法的约束,显得中规中矩,描写他们的神情反映了他们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陶醉在书画长卷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佛印的神情说明了他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放浪形骸,非常随意。

2.从《核舟记》全文看,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进行说明?
答:原材料微小、表现题材广泛、艺术构思巧妙、手艺高超等。(具体都能在文章找出相应句子)

3.苏轼是主角,但也有同游者。前后两篇《赤壁赋》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