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请专家】接种乙肝疫苗后为何没有检验到抗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17:31
情况是这样的:

大概是2007年1月份检查了肝功能没有任何问题后到当地防疫站注射了第1针乙肝疫苗(不知道注射量是多少微克),时隔一个月后到镇上卫生院的预防接种中心注射第2针疫苗(注射量不明,有可能是5微克),时隔5个月后,就是2007年6月的某一天(并非6个月,他们接种医生说第二针间隔第三针是5个月并非6个月,就是说半年内3针全部注射完毕)再到该接种中心注射第3针疫苗(注射量有可能是5微克),全部注射完毕后时隔2年并没有检验过肝功能或二对半。

直到2年后今天我再到该卫生院检验了“二对半”和肝功能,他们说检验结果全部正常,没有任何肝病问题,后来我问他现在乙肝抗体有多少他说没有任何抗体!! “二对半”检验结果以下:

HBsAg(EIA) 阴性
HBsAb(EIA) 阴性
HBeAg(EIA) 阴性
HBeAb(EIA) 阴性
HBcAb(EIA) 阴性

全部5个项目都是阴性。

我郁闷了,2年前才注射了3针乙肝疫苗到现在这么快就没有抗体了???后来我还是到该卫生院的接种中心注射了一针乙肝疫苗,问他们说注射量是多少他们说5微克!!!无论男女老少所有人每针注射都是5微克!!我叫他们给我注射10微克他们说一直都是每针5微克,后来我也让他打了一针5微克的。
这么说我2年前让到该接种中心注射的第2、3针都是5微克了!!!

1. 请问为何会出现无抗体这种情况??

2. 如何才能使自身身体产生乙肝抗体??

3. 今天注射了5微克疫苗,以后的疫苗怎么打???

望各位能为小弟解开谜团,万分感谢!!!
补充1. 检验和注射我都是在小镇上的卫生院里进行的,“两对半”的检验报告上只有简单的“阴性”字样,没有具体数值,并且字迹也很模糊,在大医院“两对半”的检验结果报告都是标出具体数值的。我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存在机器不灵敏或者检验人员操作的问题?
2. 有没必要到县人民医院再进行一次“两对半”检验??我认为大医院的“两对半”检验设备比较先进一些,结果会更准

你打的剂量太小了,现在成人都需要加量的,要打20ug的,你再加量就会出抗体的,我是肝病专家

你没必要总是这样反复问,忧心忡忡的。

很多人打过全程疫苗后,会产生隐性抗体,在化验是看不出来的,同样具有免疫力。

你如果总是不放心,可以加一倍量(每次10或者20微克)再打一次全程016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一般来说5微克的疫苗适用于儿童,成人一般用10微克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需要一定的数量的。量太少了起不了刺激机体的作用,量太大了有可能使人产生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简而言之就是机体把抗原物质当成是自身的一种成份了,不再对其产生抗体了。

打个比方吧,如果社会中小偷的数量非常的少,国泰民安,这时警察的工作相对的来说就会非常的清闲,但是反过来,社会上的小偷的数量太多了,多到连警察都对之视而不见,这时警察的工作同样也非常的清闲。要想让警察们工作的比较有活力,小偷的数量一定得适中。古语说得好,水至清无鱼,共公的后代再加上后半句,水至浑同样也无鱼。

再说一说一则寓言吧,古代有位医生,他有个治疗半身不遂(偏瘫古代又称此类患者为半死人)的方子,非常的有效果。可是这位医生突然对大家宣布他发明了可以把死人救活的方法,也就是给死人用他的治疗半死人的药方,只不过把药量加倍。当然了他所说的方法在实践中会表现的怎么样?这已经是不言自明了。可惜,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医生。那就是对于注射过乙肝疫苗后,却没有产生抗体的人“加倍用药”。

人体的免疫系统同电脑的杀毒软件相似,都有一个“病毒库”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免疫病毒库是由老祖宗遗传并且固化下来的,它不可能如同杀毒软件一样随心所欲的上网升级。有些人比较幸运,遗传下来的病毒库具有识别乙肝病毒能力,这样当遇到乙肝病毒的相应抗原(表面抗原)后就可以非常迅速的启动杀毒机制,进而表现为产生出了抗体。可是有些人则就不这么幸运了,遗传病毒库中不包含有乙肝病毒的信息。这样不管怎样的注射乙肝疫苗(主要成份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机体是不可能产生出表面抗体的。因此注射完乙肝疫苗后三个月内是需要再次化验一下两对半,看到底注射是否成功,因为这样可以粗略的了解一下机体的免疫病毒库的属性呀。你注射过程中有两个错误,一是剂量不适(你该不会是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