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怎样造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49:46
一尘不染怎样造句

这个人十分纯洁,心灵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的世界是我梦想的天堂,在不断呼唤这个春天,终于等待一个一尘不染的不然的朋友,于是仿佛找到了通往这个美丽天堂的路,一直牵引我。

在不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教育的今天,我仿佛也洞察了一尘不染的思想境地需要自己洗涤灵魂,清除污垢,正如人每天需要洗脸洗手一样,勤于打扫保洁自己。一尘不染也就轻松来到身边,而不是一种久违的心愿。

急切在网络搜索,希望能找寻一尘不染的出处或历史典故,结果无获。反而却找寻到一尘不染的中华美德的代表人物-郑板桥。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他当县令的时候,遇到荒年,毅然开仓救济百姓。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其后因为时常下乡体察民情而得罪了上面的人,做官20年后别离官场,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难怪一尘不染之美誉能冠于郑板桥,实在当之无愧。郑板桥一生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是郑板桥的性格写照。也是一尘不染之美德流传传奇人物。

一尘不染就这样走进我的视野,滋润着我日益颓废的心灵。一尘不染再不会那么陌生或久违,而是真真切切地可以捉摸可以体味的,它是一种气质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超然为人民而忘我工作忘我奋斗的座佑铭。可惜有人居然嘲弄了一尘不染的神圣,笑话是说一个乡镇干部下乡后,回家时候干干净净,鞋子汽车轮胎连一点泥土灰尘都没有,同事都说该同志"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这是变相变质的将中华美德如此歪戴着,实在有些寒心伤神。如此美化如此坦率的一尘不染,百姓的生活疾苦能进入这些一尘不染的官员的心底么?泱泱大国何以能富强繁荣。

还好,用紫光拼音可以打出一尘不染这个成语来。多少让我心理有些安慰,看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