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练习。从哪个角度写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21:39
材料内容:

1。近几年,福建因经济问题落马的县乡两级的党政领导干部中,30至40岁之间的成了主力军。40岁成了这些基层干部中的一个坎,一些群众形象地称此为39现象。

2。39现象最典型的是原某某县县委书记丁某买官卖官案。丁案涉及该县官员246人。这些干部70%不到40岁,其中丁某1996年到任时38岁。目前已受到处理的14个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中,35-40岁的9人,受到。。。。

3。3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为何许多领导干部在这一年龄段栽跟头?福建省委组织和纪检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39现象和一些年轻干部忽视党性修养有关,另外,一些地方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过分强调年龄限制,甚至搞一刀切,刻意追求年轻化也是造成39现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4。福建省一些地方在选择配备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时有这样一个原则:35岁以上的不再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40岁以上的基本不再提拔进入县级党政班子。一些基层干部抱怨:35岁到不了科级,40岁到不了县处级,就没有什么奔头了。近几年,机构改革的呼声日紧,福建省大部分县乡两有党政机关都基本不再进人,年龄集中在30-40岁,升官竞争十分激烈。

5。南平市纪委一位副书记认为,透视39现象,不仅仅要看到一些年轻干部为升官不惜违法违纪,更要看到一些深层次的危害。一个地方官苦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真正把经济搞上去,没有几年时间是很难完成的,而将干部提拔的年龄“压缩”在特定的几年之内,在某种程序上阻断了一些干部从容干实事的机会,逼着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成绩。于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不顾客观实际,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出现了许多“完壳乡”“空壳县”,一些领导干部“平时不下去,下去就罚钱”被老百姓称为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致使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一些地方的干部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买官或变相买官成风。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县乡工作,尤其是乡镇干部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确实需要一些年轻的领导,但农村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点,一些40多岁的干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阅历广,“说话有分量,老百姓听得进去”,将他们排队在干部提拔的人选之外,同样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6。笔者在调查时,几乎每到一处都听到这样的呼吁:干部“年轻

您好,中政申论很高兴为您解答。
1、这里的问题也就是干部年轻化的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39现象。还有这一问题带来的一些列问题以及思考。
2、你这里的解决问题方案?不知道你是想解决什么问题。但是,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干部年轻化本身没有错,只是说有些干部存在不顾客观实际,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所以需要解决就是这些问题。
3、具体而言,可以从勤政廉政建设或者说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申论练习可以来中政申论网:http://www.zzshenlun.com/ ,其中有历年申论考试真题、预测题、模拟题、各种专项练习题,一对一的专家批改、咨询,相信能为您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