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哲学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2:07:36
我们可不可以广义地将信仰的定义超出宗教范畴(在这不讨论信仰对象的优劣)例如信仰唯物主义,信仰尼采的生活哲学,信仰拜金主义,信仰孔子的生活哲学

回答:

“信仰”(faith)就是“trust in the absence of evidence”,就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给以信任”,或者说,在一个事物未被证明正确的情况下,将其当真。被信仰的东西叫做“教条”或“信条”(doctrine)。信仰使doctrines保持一成不变。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证据,就不能保证其正确性。换句话说,就完全有可能把错误的东西当真。许多宗教的核心信条都是没有证据或错误的。

不管你选择信仰的对象是什么,信仰都是宗教。那怕你选择信仰“唯物主义”或“牛顿定律”,那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你把它们蜕变为doctrines。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演进的,因此,科学定律也在不断演进。

“信仰”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或methodology,是被证明错误的一种方法。科学家多持唯物主义观(materialism) ,他们反对“信仰”,提倡“怀疑主义”或skepticism。他们认识世界依据的是证据,而不是信仰。他们会对事物做“假说”(hypothesis)或推想,但他们知道这种假说有可能是错的。如果有证据证明其错了,他们就抛弃这种假说。

“信仰”使人盲目和停滞不前,“怀疑”使人探索和不断进一步认识世界。

当然,信仰本来就不是单指宗教信仰。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

信仰 是我们 活着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