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二级是癌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6:40:46

[病因病理]

星形细胞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胶质瘤的80%,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通常有两种分类法:一种为三分法,即低分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另一种为四分法,即星形细胞瘤Ⅰ-Ⅳ级。Ⅰ-Ⅱ级相当于低分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即为胶质母细胞瘤。
低分级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年轻人的脑白质,肿瘤呈灶性或弥漫性浸润,常有囊腔形成,可为肿瘤内有囊或为囊内有肿瘤结节。质地较均匀,出血、坏死罕见,常无新生血管,15%-20%瘤内有钙化,瘤周无水肿。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呈弥漫浸润生长,轮廓不整,与脑质分界不清。半数以上有囊变。肿瘤易发生大片坏死和出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血管形成不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稀松。

[临床表现]

可发生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还有因脑组织受压、浸润或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①平扫:Ⅰ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颅内低密度病灶,与脑质分界较清。占位表现不明显,仅有邻近脑室局部轻微受压和/或中线结构轻度向对侧移位。Ⅱ、Ⅲ级者表现为略高密度、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Ⅳ级则显示为略高或混杂密度病灶,边缘不规则,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更为明显。
②增强:Ⅰ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紧密、没有或仅有少量造影剂血管外溢,故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Ⅱ、Ⅲ级肿瘤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Ⅳ级则较Ⅱ、Ⅲ级强化更明显,形态更不规则。
2.MR表现:
(1)I级星形细胞瘤:
①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较表浅,局部脑沟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