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陶瓷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58:48
辽瓷,历史

唐朝末年,受黄巢之乱的打击,天下风雨飘摇,藩镇割据,大唐王朝的盛世已是过眼烟云,只剩奄奄一息。这时,北方由契丹人治理的松漠都督府势力渐大,其祖居地辽西(今辽宁省朝阳市和内蒙古赤峰市一带)尽收帐下。公元907年正月,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872-926年)称帝。于是,当中原和南方四分五裂的时候,一个充满生气的北方契丹王朝(辽)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后来的二百一十八年(907-1125年),以及其余脉西辽延续的百年间,它作为中国版图的北朝,与南朝的五代和北宋分疆而治,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留下了浓抹重彩,其中也包括当时重要生活资料之一的陶瓷及其工艺。

  契丹族是北方鲜卑族的后裔,祖居今天辽宁西部的大凌河及辽河上游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潢河)一带。晋书载:东晋十六国时,前燕慕容皝七年(343年),慕容皝从燕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攻宇文鲜卑首领宇文归,“尽俘其众,归远遁漠北。皝开地千余里,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①。如果每落人数按五至十人计算,当有三五十万人以上。这里所说的“昌黎”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和锦州市义县一带;“漠北”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克什克腾和巴林左旗一带。中国历史的前南北朝时期,北朝东北部的宇文鲜卑(也应包括亡国后没归附北魏的部分慕容鲜卑)已演化为契丹族,主要聚集于松漠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土河)流域。流传久远的“白马青牛”故事,形象地表述了契丹人的民族起源。故事的大意为:居住于辽宁西部的宇文鲜卑及部分慕容鲜卑以“白马”为象征,沿老哈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下,居住于内蒙古东南部及河北省围场一带的宇文鲜卑以青牛为象征,沿西拉木伦河自大兴安岭南端而来,两个同族的南北部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们从史籍资料里可以看到当时辽西地区大量关于尊崇“白马”的记载,而松漠草原关于“青牛”的习俗也极为久远。至隋唐,前南北朝结束,契丹主动归附。大唐在有效管理下建立起了契丹人的地方政权,唐王朝的主要办法是设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为羁縻州,契丹领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契丹人对中原文化极为仰慕,政治、经济、文化深受影响。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契丹人中成了“明星”,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因崇拜白居易(字乐天),竟然给自己起名“黄居难,字乐地”。唐朝晚期,经过长期的熏陶,契丹已经部分脱离游牧生活,基本适应了半畜牧半农业的生产方式,同时已经成为蕃汉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