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伯仲叔季之说,那么如果兄弟多,该怎么排位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1:10:34

楼主没有说全,古时长幼按照“伯、仲、叔、季、显、惠、雅、幼”排列。
溢出的就不知道了

从史实看,除以“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请看《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

以上老三至老八皆为叔某,老十即老小才叫“季载”。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但下文就说“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屈原《天问》也说“到击纣躬,叔旦不嘉”,都用“叔旦”。因为他只是老四而不是老小,所以并不叫“季旦”。古代名字是分时段取的,先取小名,名,最后才取字。如曹操小名阿瞒,名操,字孟德。字以表德,名与字的字义要相应,如操德皆指品行,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取字是冠礼时(正常是在二十岁)之事,其时兄弟排行当可排定了。

此外,纬书所记传说中还有“皇氏五龙”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只有五兄弟的,也可依此排行,把最幼少的叫“少”。

现代取名用“伯仲叔季”就不方便了,因为取名早,不知道哪个才是老小。有人当年在浙江乐清调查方言,发音人是有学问的赵一老先生。赵一先生有十一个孩子,他开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为“伯子、仲子、叔子、季子”(只论排行,不分男女,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当时也帮着父亲辅助发音)。下面的孩子他并不循环,而称“春子、夏子、秋子、冬子”,老九直叫“玖子”,生了老十,先生想该是末尾了,就取了末子这样意义的字,不想后来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乃取名为“土子”,土者,十一之合文也。如果在古代,应该是这位“土子”兄弟才能叫季子的。

要是超过4个就用叠加。

我觉得应该是如果地位相同就从大到小排吧,如果地位不同就地位高的在前其他依次排吧.就像如果老二是皇帝其他是王爷那肯定是皇帝在前啊.

时辰 子丑寅卯辰...亥...这个不错 12个 够了 如果不行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