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学术界普遍认为《老子》一书成书与战国时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0:47:33

主张成书于战国中期,或者末期的人,甚至有汉初。他们认为老子后于孔子,从书中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以及用词等而论证。

这两种成书年代的主张,都牵连作老子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人。关于这个问题,司马迁《史记》的说法,有点含糊其词,先说老子“老子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又说见战国时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即老子,可是接着又说:“或曰非也,世莫知其否。”于是,有人把太史儋也看作是老子,“聃”与“儋”音同通用,就是论据之一。如果那样,前后跨越二百年左右,谁会相信老子有这么大的岁数?虽然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可是,只要看到书中的“或言”,就可明白太史公不过是录而存疑而已。一九七三年,长少马王堆出土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根据和今本文字、内容不同之处,证明《老子》成书于战国,而太史儋真是战国人说,他是《老子》的作者,多了一个力证。历史上早就有过一种调和的说法,说春秋时代确实有老子其人,他的学说思想传到战国时,为太史儋采纳写成《老子》。把老子和太史儋说成两个人。是耶,非耶?也无从论断。

春秋时的书的风格像论语,而老子风格像战国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