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问题及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0:10:52
zvzcvc

请问<桃花源记>中"之"的用法
  1\下面句子中"之"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具答之
  D 处处志之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落英缤纷"写的是秋天的景象
  B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指的是桃源人的衣着与外人相同,由此可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桃源中人的遮掩之词.
  C "皆叹惋"说明桃源中人是因为不知渔人叙述的朝代更替而叹惋.
  D 文章最后如果写明"遂迷"的详细原因,文章就会显得真实可信了.
  选择之后请说明原因,谢谢啦.
  2008-04-29 20:22 补充问题
  1\下面句子中"之"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忘路之远近 (助词:的)
  B 渔人甚异之 (代词:见到的桃花源的景象)
  C 具答之 (代词:渔人来自何方)
  D 处处志之 (代词:路途)

  答案
  1C 错。之:他们,代指桃花源人.
  A, 之:的,结构助词,这是对的。(至于“用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是不准确的,因为“路之远近”是指路程的远近,不是主谓短语)。
  B正确。
  D对。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就这里的“之”字,目前有争议,说“路途”在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是说得过去的.
  2
  C对。
  A“落英缤纷”写的是桃花美景,可见写的是春天。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是托词。
  D整篇文章景与事都是虚构的,表达一种理想,不真实可信。

  1、渔人离开时“处处志之”再去找却找不到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的最后为什么又提到南阳刘子骥“归往”而未果?
  3、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这样的环境下,作者虚构出